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改革
西北工业集团:数智赋能打造科技自立自强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4-02-28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贯穿一条主线:立足“国之所需”,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战略安全布局企业发展战略

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每一次改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以及相对应的任务目标。前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更多的要求体现在治理层面,强调“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是基于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所必需。而新一轮国企改革站位更高,以“国之所需”为灵魂,以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安全为主旋律。中美经济矛盾激化所带来的百年巨变,使得国家的地位空前突出。立足国家层面看国企改革,新的改革政治属性更强。作为国资央企,又是国防军工,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科技创新是根本,决定着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的发挥。必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产业控制是关键,安全支撑是底线。

兵器工业集团把科技创新提高到事关集团公司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核心位置,深刻回答了“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中国兵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与新一轮国企改革主题高度契合统一。可以说,“路”和“桥”已经都有了,政策、资金、项目、组织保障,以及即将释放的改革红利,为我们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时代展现更大历史作为提供了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实现平台。

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必然要发挥更大的历史作为。作为兵器骨干弹箭子集团,西北工业集团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发展节奏迎接变革,已形成体系化提升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5+4”装备领域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路线图,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定位,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坚决当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加快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积极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

深化做实“两个保障”:人才和机制保障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纲要》和《人才发展30条》(2.0版),实施“人才池”计划,制定人才分类和评价标准,从人才引进、培养、管理、考核、激励等维度,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系。一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积极与高校院所对接,招聘选用相关高层次技术人才,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厚待人才的浓厚氛围。推进实施硕博士“倍增计划”,每年招聘优秀大学生8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低于75%,加大智能制造、模拟仿真、力学等急需和紧缺专业的人才招聘力度,不断优化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二是加强硕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依托兵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兵器研究生院,联合相关高校,自主培养技术底蕴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硕博士人才40名左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施“猎聘计划”,吸纳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化科技人才专业结构,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配备解决瓶颈问题的核心人才。三是建立公司核心人才库,设置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层次结构的“调控线”“警戒线”,定期分析、主动干预、动态管理,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公司调迁建设和生产工艺布局要求,系统分析人力资源现状,按照“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坚持“因事设岗”“精简高效”原则,落实“岗位靠竞争、在岗要受控、期满要流转、末位要培训”岗位管理要求,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队伍现状,强化定岗定编定员工作管理,合理控制总量,优化人员结构。

(二)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每个部门负责人就是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按照设定的体制机制,自觉主动促进本部门人力资源变革和管理,使下属比领导更优秀。一是深化论证公司未来专业技术体系、技术方向、技术路径、技术标准,同步开展人才画像和人才储备工作,以人才驱动助力创新驱动。持续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二是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问题攻关需求,以项目为牵引、以型号研制和技术攻关为依托,强化重大工程历练,借助重点科研、工艺项目平台,发挥团队引、带、育作用,确保科研、工艺项目每出一批成果,带出一批人才、储备一批人才,加速人才梯队成长成熟。三是实施技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岗位轮换、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推广新型学徒制、工学一体制及传帮带等制度,推进技能提升工程和能力拓展。大力培育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加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设,聚焦质量提升、安全生产、工艺改进、先进制造等瓶颈和难点,向大师工作室“张榜”,跨工种、跨单位、跨领域组建团队,合力破解科研生产瓶颈难题,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创新团队。

(三)创新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推进薪酬体系改革,调动全员积极性,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坚持市场化导向,构建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灵活的绩效薪酬分配方式,完善工效联动机制。强化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调整优化按照单位类型、业绩贡献和经济效益等相适应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完善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主体的差别化工资分配形式,实现全员绩效考核,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切实做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制定核心骨干人才和安全、质量等特殊专家人才激励政策。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核心员工协议工资、特殊津补贴、补充保险等激励办法,推动创新要素参与分配,聚焦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建立“绩效-薪酬”双对标机制。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薪酬制度,提升激励效果,激发人才活力。

一体推进“五个维度”:数智赋能打造科技自立自强新引擎

积极谋篇布局,从产业布局、技术发展、科技兴安、科技提质、数字赋能等五个维度,强化科技引领,建设数智企业,加快实现弹药装备技术领先、保障高效、品质优良、成本可控,打造行业一流的弹箭科研生产高地。

(一)聚焦装备需求,着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明晰企业装备研发方向定位、发展目标、实施路径,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发展体系,形成具有西北工业特色的科研技术体系,系统提升弹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能力和水平,为兵器集团公司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按照巩固、拓展、提升的发展思路,统筹内装和外贸,推动现有装备升级改进、迭代替换和新装备研发并驾齐驱。做好核心部件技术传承,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路线。民品发展方面,按照兵器集团公司民用产业集群布局,巩固混凝土搅拌机行业领先地位,坚持走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的路;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RV减速器的研发,提升市场占有率;持续优化钨基材料产品结构,提升军民融合领域品牌新形象。

(二)聚焦技术发展,着力打造先进产业体系。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高度,以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谋划先进产业体系能力建设,打造新一代智能弹药研制生产基地,满足新一代装备规模化、低成本制造需求,提升保供能力。一是加强数字工艺研究,进一步推进数字工艺应用和工艺仿真研究。构建企业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建立基于三维建模的工艺资源库,实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全三维设计及数控编程、可视化作业指导书自动生成,提升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数字化协同研发、制造能力。二是推进工艺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工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研究和高速切削、精密柔性智能装配等标准工艺研究,形成满足规模化、低成本智能制造需求的数字化标准工艺体系。三是加快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研究与应用。拟成立非金属材料成型中心,在已有的热固性/热塑性、发动机热防护非金属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加工技术基础上,开展复合材料精密成型、工艺仿真、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四是强化先进制造能力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推广、迭代发展”的总体思路,完善建设流程、规范和标准,加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式转变,形成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装备生产体系。

(三)聚焦“科技兴安”,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坚持“零容忍”“零缺陷”,紧抓各级主体责任落实,紧抓体系制度流程优化重塑,紧抓安全文化入脑入魂,紧抓全员安全技能素质提升。一是系统推进“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工作。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技术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远程协作等技术应用,借力突破难点堵点技术,为装备高效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二是坚持以正向设计为本质安全提升提供源头保障。以确保“100%安全”为目标,从源头充分认识危险源的科学机理,在设计环节推动在研产品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在工艺环节推进工艺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工艺过程稳定可控,从源头上满足无人化自动化需求。三是坚持以数智技术为“科技兴安”赋能。积极采取或创造一切确保本质安全的措施。自动化生产线大量采用CCD视觉系统、冗余安全设计等先进成熟技术,降低故障发生率,确保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进入工房人员实时数量统计和权限辨识,危险品进出入存量动态显示、实时预警,生产线温湿度自动调节等,提升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

(四)聚焦“科技提质”,着力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政治引领、辩证思维、系统观念,提升工作标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一是强化目标导向抓源头。围绕“100%可靠”的目标,按照“三个吃透”的要求,认清科学机理,坚持从设计源头抓起,提高产品可靠性;优化制造工艺,提高工艺保障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水平。树牢“零缺陷”理念,引导全员坚持“人人工作质量100分”,让“产品质量=人品质量+工作质量”的理念贯穿于装备全寿命周期,形成具有西北工业特色的具体实践。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抓改进。按照“五个再”的要求,深入研究分析产品质量规律,健全PDCA闭环管理机制,加快补齐作风差距、态度差距、认知差距,积极将先进的理念、方法、工具、制度、标准、规范、程序融入装备全寿命周期、全业务流程,形成公司共同遵守的质量“法则”。坚持“小题大做”,深究问题本质,强化风险预防的过程控制和系统纠偏。三是强化科技提质抓治本。对标先进质量理念,持续推进弹药动态信息管理项目系统建设,提升数字化质量管理能力,开展质量数据统计与分析,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流程化、信息化、可视化的质量管控模式。

(五)聚焦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数智西北工业”。深入落实数智工程战略,成立数智化技术中心,强化数智化发展顶层设计。一是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对生产运营管控模式进行统筹规划,建设集中管控中心,推进工控网络和数字化生产运营管控系统建设,构建纵向一体、横向协同的新型数字化运行体系。二是加强数字化协同应用。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推进由“试错改进”向“正向设计”转变,推动产品设计、仿真、工艺、制造、试验、保障等装备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实现数字关联与传递。三是加强大数据价值挖掘。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强化数据资源“采、存、管、用”,实现对数据集中管理、集成应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构建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西北工业集团将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志存高远,锚定使命责任,强化科技引领,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一流军队和实现建军百年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百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