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
权威
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看
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与实现路径
发布日期:2024-02-2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全面探讨和把握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怎样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新国企建设。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生产力跃迁主要力量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国企改革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内容的丰富与提升,为打造现代新国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迸发新动能的重要时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这对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国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国有企业的重大任务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并为全党接受的新概念。这是党领导经济工作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一句话中,出现了五个“新”,落脚点是新动能。

2023年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前一天的表述放在一起看,两次都提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调了“整合资源”“引领发展”的思想。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讲话,频率很高,内容很多,分量很重。这次在东北提出“新质生产力”,既是因为新时代以来他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也并非只针对黑龙江与东北。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概念。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经济工作中相继提出“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深刻体现出党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党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坚强意志。2024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显然,新质生产力正在进入实际场景应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的第三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国资央企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介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我们看到,国务院国资委在总结上一年工作时,已经用新质生产力的基调来认识工作。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积极的工作进展。新方向、新动能、新突破,庄树新以“三新”的概括,给人感觉清晰。

一是明确了发展新方向。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了发展重心和方向,细化了任务目标和路径。

二是有效激发了企业新动能。在资源投入、主业培育、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政策,给予企业“顶格”“管用”“解渴”的支持。优化主责主业管理,建立完善主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增长点,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企业抓紧完善适应新产业新赛道布局的体制机制,落地配套政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大胆试错的氛围正在形成,活力效率不断激发。

三是在布局上取得了新突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显然,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与国企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问题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之后,在2023年7月18日提出了新的国企改革方案,两个月后的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主要是对企业讲的,尤其是对国企讲的,为国企改革发展也为新国企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新的标准。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与基本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其实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与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非常重要。

新质生产力是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的生产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显创新性、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所谓传统生产力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机械化、电气化、化石能源、黑色化(或者说灰色化,即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而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

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领域的先进生产力。新兴领域主要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在新一代高新技术群的孕育催化下,不断拓展、衍生并独立形成的领域,是认知域、物理域、信息域、产业域、资本域等综合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个新兴领域的形成、发展和演变,都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曾经的新兴领域可能成为当前的传统领域,而现在的新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的传统领域。新兴领域大多孕育脱胎于传统领域,但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的时代发展阶段和科技创新背景下,着力培育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改进了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带来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给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驱动力。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推动着未来产业的诞生和成长,也有赖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培育,并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壮大。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产业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当今时代生产者掌握先进生产工具的先进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而言,其劳动者技术水平更高,劳动产品质量更高,劳动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高端算力和算法、高端芯片的设计生产技术和设备、高端机器人的生产和运用、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量子通信技术和设备、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和设备、深海探测和开发技术和设备、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及操作控制系统、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现代生命医药技术和设备等,以及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是一种技术的运用,而是把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获得的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看,新质生产力从宏观上看,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依托于科技创新,但又远超科技创新,它的完整链条至少包括:科技投入→科学发现(基础研究)→员工动力(激励机制)技术发明(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创造新产业或改造旧产业,就是结构调整)→广泛应用(优化或重塑各类要素配置和生产生活方式)。包括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过程。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其“新”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其“质”主要体现为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是着力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而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因此,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当然,高质量发展还包括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内容,但这些都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来实现和引领,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和支撑。

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焕发和形成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对于如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下一步怎么办?我们看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介绍指出,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这里提出“两个行动”,庄树新讲出具体部署就是: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新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快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形成标志性产品;系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强化跨企业、跨领域协同,共建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快战新产业基金落地见效,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显然,国务院国资委已经进入实际施工层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应多措并举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驱动带动整体发展,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只有把创新发展置于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与核心之上,以创新为核心、为动力、为先导,才能真正实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系统性的、整体性的、贯穿于全局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外,应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人民的需要为指引,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时代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内大循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强大科技作支撑,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只有创新和优化新型生产工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使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型增长。

驱动产业创新,建立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汇聚高端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次产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产业能级,在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的效能。

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二是突出服务国家战略,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新央企组建的着力点,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形成贡献直接力量。通过创新创业和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构建和文化重塑等方式推动企业由低阶向高阶迈进。要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提高国企劳动者素质,打造新质生产力新型劳动者队伍。科学技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去掌握去发展,科学技术只有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这一转化过程就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人的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活动的承担者,因而培养造就一大批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对国企改革提出的任务与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从本质说,是一手抓生产力,一手抓生产关系。所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至关重要。要推进持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一是建立新质生产力对国企改革的引领机制。要以新质生产力作为目标,使得国企改革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能要分成国家的、国资委的与国企的三个层次的功能性改革,表现为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三个层次的改革。下一步国家要准备制定“十五五规划”,要根据“十五五规划”建立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体系。运用新质生产力的思想渗透到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原则、要求与措施的全在、全方位、全过程,把国有企业的功能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

二是建立分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制。首先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容要分类,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转型产业要分类。第二,对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绿色技术、环保技术、颠覆性的技术、属于“卡脖子”工程的技术,要进行分类。第三,对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途径,哪些是新投入的,哪些是资源配置的,哪些是转化的,都要明确。第四,是对新质生产力层次要进行分类、分解和分管,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基层国企的目标使命任务形成有差异的监管方式。第五,对国企和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势原因要分析清楚,并且把他们在改革上的使命任务明确起来。

三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资源配置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终要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链这个主要抓手,通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以战略性重组为手段,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建设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发展的新国企。

四是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公司治理的制度运行机制。在股权结构上,适合数据要素的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须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增加经营权中新质生产力的力量,甚至在经营权中建立新的所有权实现形式。尤其在经营权中要让国企更有活力,增强内生的动力,这是国企改革的本来的目标,在新质生产力中可以使这个目标加快改进。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机制优势、活力优势与效率优势,怎么与国家的举国动员体制、国企的公有制组织机制协同发展,找出一条新的合作共赢道路来。

五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资本投入机制。新质生产力属于引领型的、主导型的生产要素。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与基础建设,要大幅度投入,这是一个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要考虑举国体制的投入运行机制。银行层面考虑资本的投入是长期的,建立“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建立大的金融投资公司。企业层面,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六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经营责任制的建立。经营责任制尤其要解决在新质生产力中人力资本的作用,重视科学家这个创新主体和企业家管理主体的潜力挖掘,对这种力量的扶持,尤其是中长期激励机制,让它成为现实,而不是口号,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智造的生产力,不是资源生产力,也不是动力生产力,怎么发挥人的作用,推动创新力量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分配上,使新质生产力资本的活劳动获得要素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与工资一起以市场方式获得分配。使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更具创造性、主动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

七是变革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监管考核机制。在高效监管的同时,重要的是激励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增长,要解决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科技增长的难题,经济增长是硬任务,科技创新是软任务,这种思想与行为都要实行根本的扭转,要把科技投入与经济投入挂起钩来,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实实在在的动力机制。

八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标准,形成国有企业家造就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创新生产力,也是一个带有冒险特征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要求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畅通科研成果交易转化和研究人员创新创业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和勤勉尽责容错机制,帮助科技创新人员合法合规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程序。要培育千百万个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四懂”国有企业战略企业家。

九是以新质生产力的范式革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文化管理机制。新质生产力将会引起观念的变化,可能会形成新的范式、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队伍、新的品牌、新的文化。整个管理体系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西方现代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管理范式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要把我们自己新质生产力的经验、规律总结出来。国资国企改革研究要总结经验,总结思路,总结规律,特别是破解难题的规律,这是国资国企研究的重中之重。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激发生产力发展活力。所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需要把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充实到目前进行的国企改革中,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使得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落到实处。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口径是“提升”与“深化”。新质生产力为提升与深化提供了一把钥匙,找到了一个新支点。当前,特别需要提升国企改革的精气神,增强国企改革的主动力,提升国企改革的穿透力,强化对国企难题的破解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从而使得国资国企工作加快发展与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国企贡献。

作者为本刊特邀撰稿人李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