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案例
六个维度看影响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因素
发布日期:2024-12-31 作者:任从勇

对国有企业党支部而言,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上级党委,另一头连着广大职工群众。这一单元建设对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至关重要。如何把“贯彻落实好”“组织凝聚好”的要求落实到位,是国有企业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

对国有企业党支部而言,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上级党委,另一头连着广大职工群众。这一单元建设对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至关重要。如何把“贯彻落实好”“组织凝聚好”的要求落实到位,是国有企业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第一,从思想认识的维度来看,主动性自觉性有待强化。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对全面从严治党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重视,措施越来越管用,成效也越来越明显,抓党建、强党建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但从思想认识的层面来看,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上热中温下冷”。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有的支部书记片面认为抓支部工作一是为了迎接巡视巡察,二是为了年度考核,三是为了述职评议,等等。虽然组织了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但这些都是为了完成“规定任务”而被动开展党支部工作。根本原因是政治站位和工作职位错位,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支部工作的辩证关系,片面认为抓生产经营是为了能够让上级看得见、摸得着,快速见业绩。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的党支部书记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心怀“国之大者”,从强化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高度来认识抓好支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他们认为党支部书记是“芝麻粒大的官”,抓党建工作是上级党委的事情,难以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习惯于扮演“录音机”“复印机”角色,对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职责认识不清、落实不力。

第二,从党组织集体研究把关的维度来看,规范性科学性有待研究。这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如果说“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是一篇文章的话,那么“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仅是这篇文章的开端。有的满足于从操作层面完成“党建入章”,满足于从工作清单层面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但实践中把党委会议当成“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装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且不设党委的独立法人企业的党组织、混改企业的党支部,履行集体研究把关存在不规范、不到位甚至制度缺失的现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怎么融入、如何内嵌,从制度上已经明确,但怎么有效融入、如何有效内嵌,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企业的党支部,集体研究把关的内容和重点应有所不同,而且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推进,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成摆设。

第三,从发挥党支部委员作用的维度来看,专业性稳定性有待改善。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将党委会工作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要弹出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督促党支部其他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在党支部委员会内,书记和委员的关系不是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实践中,有的党支部虽然设置了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分工也非常明确,但实际中这些分工大多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党支部工作基本靠党支部书记“单打独斗”。一方面,支委会成员大都是兼职,平时忙于本职工作,不开支委会基本不主动过问党支部工作;另一方面,党支部书记之外的委员很少脱产参加专题培训,对党务知识了解不多。党支部书记怎么安排工作,他们就怎么干,党支部委员形同虚设,难以形成工作的合力。另外,在党支部书记岗位的选拔上,原则上要求既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又要能够全面开展党建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但有些企业仍不同程度存在照顾型、安置型、过渡型现象。把最优秀的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把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选拔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台阶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些党支部书记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很难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系统思考,持续提升。这也是造成党支部工作专业性稳定性不强的原因之一。

第四,从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维度来看,时代性先进性有待提升。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国有企业的党员具有能吃苦、能战斗,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铁人”王进喜对祖国的热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他曾经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现在,有的党员认为和平年代不存在“抛头颅、洒热血”的情况,只要自己不违法不违规就没人管、不追究,降低了党员标准和严格要求,失去了党员适应新时代的先进性。比如,开展党员身边无“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活动,一旦出现“三违”事故,党员应该倍感压力,心生内疚。反思现在,有的党员对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民主评议党员等创先争优活动看惯了、习惯了,不想参与、不愿参与或被动参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还有的党员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和待遇,不比奉献比索取,甚至追求奢靡,贪图享乐。有些群众认为,党员距离“平常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缺失,把入党视为当“官”的“敲门砖”;另一方面,就是长了“官气”,生了“僚风”,把职工群众看成另一个群体,自我游离之外。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扪心自问:“为什么现在交通便利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反而淡了;为什么现在通信发达了,我们听到群众的声音反而少了”。

第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维度来看,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过去,党支部书记在谈到工作体会时大多会自豪地说,我们具有“妈妈的心、媳妇的腿、婆婆的嘴”,职工一旦出现思想苗头和不稳定情绪,会在第一时间跟进做工作,“一人一事”“田间地头”的做法非常有效。现在,管理科学了,经济发展了,职工素质提升了,作为基层党支部领头羊的党支部书记,反而感到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了,甚至不想去做了。特别是面对“90后”“00后”职工,缺乏调查研究,没有系统思考,造成“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习惯于采用学文件、听汇报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填鸭式说教,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流于形式。比如,对困难家庭、困难党员等不再登门拜访,习惯采取物资补助为主,对他们家住哪儿、有几口人等情况不太关注,缺少人文关怀和感情交流。久而久之,造成他们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依赖感,“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企兴我荣、企衰我辱”等主人翁精神有所淡化。年轻人渴望成功,但更希望得到尊重,他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一旦企业经济效益不太好,就会频频跳槽。

第六,从业务指导督导的维度来看,专业化标准化有所欠缺。按照管人管党建相统一的原则,国有企业普遍配强配齐了党建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的短板和漏洞得到补齐,确保了党组织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有经费办事。从实践来看,党务工作部门和人员力量虽然加强了,但有而不精、齐而不强、全而不专的问题依然存在;党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流动性大、晋升通道不够畅通的问题依然存在;工作不规范不标准,粗枝大叶、大水漫灌的问题依然存在;将“党建工作”等同于“党务化”,就党建抓党建搞自我循环,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

除以上原因,还有制度落实刚性不足、考核评价流于形式等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

总之,国有企业党支部如何有效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根本在认识,关键在落实。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反复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增强“两个功能”的内涵要求,思想认识要由“形似”向“神似”转变,规定动作要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工作能力要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载体创新要由“好看”向“好用”转变,确保“两个功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作者为山东能源集团党校副校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