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聚焦
形成政策组合拳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发布日期:2022-04-12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明确经济政策要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七个方面综合发力。发挥各自功能,形成有效、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从而达到全年最高的宏观治理效能。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明确经济政策要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七个方面综合发力。发挥各自功能,形成有效、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从而达到全年最高的宏观治理效能。

实行宏观调控政策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众所周知,经济政策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政策,也可以分为总量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经济变量,传递经济信号,促使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配置做出相机性选择,决定产出的规模数量,从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最终实现经济增长。

我国指导经济工作的政策涵盖面较宽,有宏观经济政策,也有改革政策、社会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综合运用可以成为一揽子政策体系或政策组合拳。

其中,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实行宏观调控可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和保持在合理区间,从而促进稳增长、保就业、防范通货膨胀。但是,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要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不宜长期化、固定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的经济走势。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应付外部冲击等;“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 “标本兼治”是指不仅要消除表面的问题,而且要根除病因。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和困难,而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会从政策规定和执行层面进行全面考虑统一部署。包括综合性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当面对相互关联交织的复杂问题时,就不得不采用组合的政策去破解或缓解。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个方面的政策组合,政策内涵深邃,组合能力超出以往,强调了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与以前的政策思路相互承接,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回顾近几年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就是要保证政策即活又稳,要求政策工具既有协同性,也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政策链条贯穿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经济工作中,最大程度打好政策组合拳。

“稳”字当头做好各行业工作

今年我国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今年我们要成功举办冬奥会、进行党代会代表换届、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等等。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强调“稳”字当头。

从“稳”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从这样几个点发力。一是扩大内需;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坚持创新驱动,科技企业增加贷款等。

从微观的角度看,需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稳增长的实现主体是企业,因此,关键还要看市场主体活力活不活、够不够。而在市场主体中,有铁路航空、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以亿元计的诸如智慧海油、AI装船、能耗在线监测等高端大项目,或诸如减少缝纫机跳针、串针和一家一户的小商户智能平台,货物在线集采配送等小项目,它们都是稳增长的一分子。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企业增长到4600万户,此外还有1亿以上个体工商户以及200多万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维稳促稳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推出支小再贷款、制造业企业阶段性税收缓缴,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方案等。此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实施创新战略和维稳的题中之义。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任务之一。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系列科技改革任务,包括科技发展规划、各领域科技行动计划、重大改革举措工作方案,全面形成 “十四五”的开局部署。而到2022年的工作主轴就是抓落实抓细节抓成果。要围绕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真正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最紧迫最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效能。而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实际上就是人的活动,科技部门要当好管理者,当好服务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科研人员具体需求,更好满足科研活动的所需条件和便利性需求,有效激发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这次,科技政策作为政策组合拳之一,更加凸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从2022年科技工作安排中,不难看出政策落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因为,长期以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党和国家从制度层面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此次,再次强调科技体制改革,意在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机遇。

另外,从经济发展态势、激活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来看,资本市场已基本具备全面推广注册制的基础。注册制的全面引入越早越好。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人们认为,进一步加强跨部委协同、央地互动,在完善“零容忍”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将形成改革合力。

共同富裕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持政策稳定的重要选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说,必然要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提高报酬在GDP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

从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提高居民消费,就一定要增加居民收入,为消费增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个优势的发挥,主要就是要提高居民消费空间,从而让最终消费需求成为内循环的基本力量,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此,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说,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也是促改革、惠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2022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也为稳增长提供动力。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对中央企业截至2021年底的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首次考核。深化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垄断行业改革将与国有企业改革紧密结合。预计电网企业装备制造等竞争性业务将加快剥离,同时扩大市场准入,继续推动混改向纵深发展。

在未来货币政策发展方面。人们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将聚焦于三大目标,一是结构性支持实体经济;二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是配合产业政策稳信用。今年一季度将“四箭齐发”促进宽信用,即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新能源+”领域投资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驱动力。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助力下,制造业投资及碳减排领域的资金需求将持续不断释放。叠加基建近几年形成实物的工作量、地产相关政策逐步调整,预计今年一季度社融新增规模将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

形成政策合力 发挥宏观治理效能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处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经济下行有其内在客观规律。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尚处合理区间。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合理性引导社会预期,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为稳增长带来了保障。

宏观调控政策强调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利益结合,逐步释放改革红利。在政策助力、投资稳定、库存回补等因素推动下,努力实现今年GDP增长7.5%的最低目标;同时处于潜在增长水平的GDP增速要有力地支持城镇就业预期目标。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保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的目标要求下,更要将政策重点放在调结构和促改革之上。

今年,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方面也将有新动作。一是培养内生动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动公平税负。二是着眼“内需红利”,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开放与应用,互联网大规模的普及,以及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信息消费渐成时尚,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创新驱动,扶植培育新兴产业。四是发挥市场作用,加强薄弱环节,提振投资与外贸需求。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松劲。针对外需疲弱现状,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近几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丰富、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系统论出发优化调控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一方面,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建立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运用系统协同、重点突出、全面协调统筹有序的方法论,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地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最优政策效应,狠抓政策落实。

总之,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要把握好时度效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运动化,使得长期政策短期化、整体政策碎片化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认真汲取经验教训,防止好政策不能用好。要集中力量切实弥补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化解,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作用,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宏观治理效能,全面做好今年各项经济工作。

(作者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特约编审刘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