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兵器工业(上)
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兵器工业始于1931年10月的官田兵工厂,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兵工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了大量的反抗外来侵略和解放全中国所需武器弹药以及根据地军民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兵器工业,是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31年10月,中央红军为适应工农武装斗争蓬勃发展形势的需要,在中央苏区江西省兴国县莲塘区官田村组建了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其他苏区也先后建立了一批兵工厂,维修、生产武器弹药,支援红军作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反抗外来侵略和解放全中国所需武器弹药以及根据地

军民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1949年6月统计,各解放区拥有兵工厂160个,员工10万人,实现了第一次创业。

星火燎原(1931-1949年)

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势力,策划了“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8月1日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0月,湘赣边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此,以井冈山的斗争为榜样,工农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迅猛发展,遍及大江南北各省和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揭竿而起。他们手中的兵器,除在大革命中保存下来的少量枪支外,主要是大刀、长矛、鸟铳等原始武器。他们有的还用菜刀、斧头、木棍,甚至赤手空拳同荷枪实弹的敌人搏斗,付出了沉痛代价。血的教训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武器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于是一批群众性的遍布各起义地区的兵器生产组织应运而生,这些兵器生产组织规模很小、几个人或十多个人就是一个生产点,大都是手工业作坊,基本上由乡间铁匠、木匠等手工艺人组成,生产方式很简易,一般铁匠炉有一个老师傅掌钳,配两个年轻人打锤、拉风箱就可生产,主要生产大刀、梭镖、土枪、土炮等。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5军35师第33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共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激起民众愤怒,长沙周围各县的20万农民赤卫军准备攻打长沙,各地农民协会广泛发动群众,集中民间能工巧匠,日以继夜地制作大刀、梭镖、鸟铳,还造出了名目繁多的长龙炮、猪嘴炮、松树炮、葫芦炸弹、酒瓶炸弹等兵器来武装起义工农。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驻井冈山上茅坪,开办了步云山修械所。1928年5月,红四军第2次打下永新县城,缴获了一些修枪器具,又从部队找到一些会修械、造铳的战士,任命宋乔生负责修械所的全面工作。修械所主要修理枪械,还能造单响枪和锡头子弹。

1947年12月朱德总司令(前排左4)出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的华北军工工作会议.jpg

图: 1947年12月朱德总司令(前排左4)出席中共中央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的华北军工工作会议

(一)官田兵工厂的诞生

从1930年2月至1931年8月。中央红军接连取得了3次反“围剿”胜利、使赣南、闽西连成一片,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缴获了5万多支枪械,其中许多枪支受到损坏,亟待修理。

1931年9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决定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村组建一个较大的兵工厂来担负修械和生产弹药的任务。经过紧张的等备,中央军委兵工厂(亦称官田兵工厂)于1931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建厂初期有250多名员工、200多把铿刀、100多个老虎钳子、4个打铁炉,采取手工修械。

1931年12月,红军攻占了寻耶、会昌几个土豪劣绅盘踞的据点,没收了他们的修械所。1932年4月,红军攻克福建省漳州,又缴获了国民党军的一个修械所,得到一部8尺车床、一部6尺车床、一台为车床提供动力的5匹马力汽油机,动员来20多名技术工人。我党千方百计从各地吸收技术人才,东北党组织派来韩日升、刘广臣、郝希英3名曾在奉天兵工厂做过枪的党员,广东党组织请来马文等42名技术工人,上海党组织聘请来6名技术工人。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分设修械、子弹两个科,修械科以修械为主,有机械组、锻造组;子弹科主要是复装子弹,有弹头组、底火组、完成组、检验组。当时由于原材料缺乏,做的子弹壳,一部分是用铜元作原料用手工多次冷冲成形的,一部分是红军战士或群众从战场上收集来的使用过的弹壳经过收口整形完成的。

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官田兵工厂一分为三:其弹药科与胜利县银坑弹药处合并,成立银坑红军弹药厂;枪炮科的刺刀股和红铁股分出部分人员和设备,搬到兴国县古龙岗寨上村建立红军杂械厂;留在官田的部分主要是修配枪械。官田兵工厂建厂两年多的时间内,共修配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机枪2000多挺,生产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复装子弹40多万发,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物资保证。

1934年初,中革军委决定,将设在官田、银坑的兵工厂集中到瑞金的冈面。

新四军二师军工部生产的口径为45毫米的平射炮.jpg

图: 新四军二师军工部生产的口径为45毫米的平射炮

(二)其他革命根据地也组建了规模不等的兵工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23个兵工厂,其中湖北省境内有10个,河南省境内有8个,安徽省境内有5个。规模较大的是箭厂河兵工厂和余富山兵工厂,前者是1927年秋共产党员吴焕先、吴先恩等人以新县箭厂河张家湾建立的兵工作坊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后者的前身是红11军32师的随军修械所,1929年12月,红32师解放商城县城,将修械所交至县苏维埃,经过筹备,于1930年2月在安徽省泾县南湾镇余富山正式建厂,亦称赤城造枪局。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党领导的平江起义后发展起来的,先后建立了6个兵工厂。其中鄂东南兵工厂规模最大,鼎盛时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修械,复装子弹,制造手榴弹,打造梭镖、大刀,后来从下陆火车修配厂和汉阳兵工厂搞到一些机器设备,能生产步枪、手枪、迫击炮弹,是红31师、红26军的军火补给点。

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前后,工农武装先后建立麻柳溪枪炮局、平山枪炮局、洪湖兵工厂。洪湖兵工厂的前身是1928年中共湖北石首中心县委在横沟寺建立的石首修械所,能够日产子弹300排,修枪70支,3天造一挺机关枪。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17个兵工厂,主要有右江兵工厂和勉俄兵工厂。这两个兵工厂的人员和设备均主要来自军械库和国民政府南宁兵工厂。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较早的根据地,这里有中崛红军兵工厂、准提阁兵工厂等。

西北革命根据地:刘志丹等领导的红15军团建立了薛家寨兵工厂、南梁兵工厂,日后成为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后组建的中央军委兵工厂的基础。东北抗日联军、海南抗日游击队也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第五次反“围剿”中,当时的领导人采取了阵地堡垒战,使红军遭受很大损失。随后中央采纳了彭德怀等同志提出的突围、外线作战的意见,1934年9月25日,中央红军开始突围,江西兵工厂分三批随军转移。其他苏区的兵工厂也陆续随军北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兵工,同红军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武装斗争的发展而创建,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而发展,随着革命斗争的受挫、根据地的丢失而被迫转移。它是人民兵工的雏形,为尔后的发展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

敌后人民兵工的崛起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出呼吁,停止内战,全面抗战。全国广大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弃工、弃农从军,抗日队伍迅速扩大,许多抗日战士手持大刀、长矛、土枪等落后兵器与用现代兵器武装起来的侵略者殊死拼搏。这时武器供应成为对敌斗争的关键。

(一)军火接济是个极其重要问题

毛泽东在1937年10月22日致电在抗敌前线的周恩来、朱德:“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1万支步枪。主要方法自己制造。”在1938年10月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明确指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急需补充武器弹药,而国民党政府答应提供的军火补给经常扣发乃至断绝供应,这使得抗日队伍处境十分困难。

1937年11月,八路军总部发出指示,要求各师、旅、团、游击支队及地方政府都要招募技术工人,开办修械所和炸弹厂,解决迫切的修械和制造地雷、手榴弹问题。这时,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高涨,不愿当亡国奴的产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批批投奔八路军、新四军;机器设备和军工原材料还可从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购进。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八路军、新四军的随军修械所(兵工厂)在各部队迅速建立起来。这批修械所,大多数规模小,设备比较简陋,缺乏兵工专门人才。兵工战士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发挥聪明才智,使用铿刀、钳子、榔头等简单工具,在乡村祠堂、民间草房、山崖洞穴、或芦苇丛中,打渔船上,争分夺秒,抢修枪械、生产弹药,承担着抗战初期各部队和地方武装的修械和弹药补给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到1938年,八路军完成了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边、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挺进到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创建了鄂豫边、皖中、皖东、豫皖苏、苏皖边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由5万多人发展到18万多人,少数新建连队近三分之一的战士用长矛、大刀和土枪参加战斗,《大刀进行曲》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部队的兵器装备。

一师制造的73.52毫米迫击炮(左五)为军工部政委罗涁涛.JPG
图:新四军一师制造的73.52毫米迫击炮。前排左五为军工部政委罗涁涛

(二)组建兵工领导机构

1939年末,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完全停止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弹药供应,部队的军火补给更加困难。各地兵工厂急部队所急,克服设备和技术上的困难,利用旧弹壳复装子弹。1940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年产复装子弹均有10万发以上,使部队弹药奇缺的状况有所缓解。

随着兵工事业的发展,1938年以后,各根据先后建立了兵工领导机构,加强对兵工生产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中共中央军委于1938年3月成立军事工业局,任命总参谋长滕代远为局长(后由叶季壮、李强接任),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兵工生产,先后成立了机械厂、枪厂、炮厂、手榴弹厂、火药厂等工厂,形成了比较正规、相互配套的生产体系。晋察冀军区于1939年4月成立军区工业部,任命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的留学生刘再生为部长,按照聂荣臻司令员兵工建设生产要“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就地取材,小型配套”的指示精神,把军区供给部和各军分区的修械所整编为6个制造所。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6月组建军工部,刘鹏(后刘鼎)任部长,先后组建了4个枪修厂,1个复装枪弹厂,1个炸弹厂,1个试验所。晋绥军区于1940年5月在陕西省葭县(今佳县)悖牛沟成立修械厂,生产步枪、掷弹筒和弹。在华北平原开辟了小冀鲁豫、鲁西、冀南根据地的八路军、地方组织和游击队也建立了兵工领导机构,办起一批修械所和兵工厂。山东各军区都成立了军工科,负责组织本地区的兵工生产。“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时,在苏北盐城建立了军工部,辖有机械、子弹、手榴弹、铸造、火工品、修械、木工7个工厂,这些工厂互相协作、配套生产。

各根据地兵工领导机构成立后,除了整编修械所、兵工厂使其布局合理并按专业分工设厂外,领导机构本身也进一步健全。军工部一般设政治、工程、器材等职能部门,基本上可以做到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产品规格、统一检验标准,使兵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八路军总部军工部还进行了企业化管理的探索,制订了工务管理办法,在有条件的岗位实行计件工资试点;从部到厂成立职工会,实施民主管理,工会与行政部门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38年5月,河北人民自卫军修械所首先仿捷克式步枪制造出二七式7.9毫米步枪;同月,山东省黄县圈杨家兵工厂也试制出7.9毫米步枪,月产50支;1938年,新四军修械所仿造汉阳式7.9毫米步枪,月产15支;1939年陕甘宁边区工艺实习厂试制出“无名式”步枪;晋绥修械厂仿制成功中正式7.9毫米步枪、50毫米掷弹筒、轻型机关枪,开始生产步枪。

1941—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根据地缩小,财政更加困难。面对严峻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中央军委于1941年4月23日发出关于兵工建设的指示,“兵工建设应以弹药为主,枪械为副”,当年11月7日再次指示,“在目前形势下,兵工生产的基本方针应当是修理枪械,翻造子弹,大量生产手榴弹、地雷,大量发给军队、民兵、居民以便到处与敌斗争,以量胜质。”各地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后停止步枪生产,扩大弹药,火炸药生产。1940年3月,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燕京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张方等以当地盛产的陶土缸,用“缸塔法”制造出硫酸、硝酸。1941年生产出乙酰、硝化棉和单基无烟药,1943年,又用“钙皂法”制取甘油,并用“盆式硝化法”生产出硝化甘油,随后制造出双基无烟火药、仿朱迪生炸药和硝化甘油炸药,这是根据地兵器工业火炸药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陕甘宁边区,由浙江大学毕业的化学工程师钱志道领导的化学部,于1941年2月用现代工业的铅室法生产硫酸,1943年9月用汤姆逊法生产出硝化棉火药,用硝化分离法生产出硝化甘油。晋鲁豫根据地从1940年起进行制造硫酸试验,1941年开始小量生产硝化棉发射药。在山东根据地,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王旭九等也用陶瓷缸垒成塔试制硫酸,获得成功,先后建立了6个硫酸厂,日产1吨,在此基础上生产了硝化锦、硝化甘油、乙酰、丙酮,自动切药机、打浆机、离心机,于1943年开始生产单基和双基无烟药。无烟药和硝化甘油炸药的研制成功,将根据地的火炸药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派从德国回来的工程师陆达到柳沟铁厂与工人一起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当地土法炼铁结合,创造了“炉炮火法”韧化处理炮弹弹体工艺技术,解决了追击炮弹切削加工问题,突破了大批量生产炮弹的关键技术。

山东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等兵器.jpg
图: 山东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等兵器

1941年底华军抗日根据地工业分布图 (2).JPG
图: 1941年底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业分布图

(三)扩大生产,支持战略反攻

1944年,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向战略反攻阶段,根据地迅速恢复和扩大。敌后兵器工业为迎接新的作战任务,首先调整了组织。1944年9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将分散的兵工厂集中组合,调整为6个较大的兵工厂,并组建了82毫米迫击炮厂、无烟药厂和枪弹厂。同年,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和直属共5个兵工管理处,按地区配套生产地雷、手榴弹、子弹、炮弹和火炸药。1944年10月,晋绥军区成立了工业部,辖有2个兵工厂。同年,冀鲁豫和冀南两区的兵工部门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兵工部,辖15个工厂。1944年9月,新四军军部在安徽省旺胎县黄花塘召开兵工生产会议,并实弹射击检阅了各师生产的兵器,会后各师充实军工部门力量,加紧生产武器弹药。山东根据地的胶东、渤海、鲁中、鲁南等军区的兵工生产也进一步扩大,共建有22个兵工厂,其中各类弹厂17个,兵工生产有新的发展。

40年代初,各地军工部门都在致力于全新枪弹材料的研究和试制,晋察冀军区首先取得成功。该军区工业部技术研究室的傅江、孙艳清等人在子弹厂的山脚下修了一座反焰炉,以顺山挖的一条直达山顶的沟充作烟囱,把杂铜精炼成纯铜。张奎元、王裕又用废钢炮弹壳制成炼锌的装置,将从农村搜集来的含锌较高的制钱,提炼出纯锌。并把纯铜和锌用熔玻璃的铂银炼出了锌黄铜,再经过冲压、延伸,于是新枪弹壳便诞生了。到1944年,两个子弹厂已能月产步枪弹6万发。1944年春,陕甘宁边区第一兵工厂几乎用相同的方法炼出了锌黄铜,当年生产全新枪弹1万多发。同年春,胶东兵工三厂用铁路道轨试制出钢壳枪弹。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子弹厂学习晋察冀军区的经验,1945年春也生产出了全新枪弹。全新枪弹的研制成功,为根据地兵器工业开了一条扩大枪弹生产的新路子,在抗日战争中又立新功。

为了在反攻中拔除日伪军据点,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工部门抓紧研制攻坚武器。各地区先后将迫击炮改为平、曲两射的武器,直接攻击日伪军碉堡。1943年初,新四军第2师吴运铎设计制造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射程达到500米,为部队增添了单兵“远射”兵器。新四军第2师、第3师、浙东纵队的兵工部门还相继研制出37毫米、45毫米平射炮。这些后膛炮在拔除日伪军的据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敌后人民兵工是在敌强我弱、日寇统治相对薄弱的偏僻地区,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由流动的随军修械所,发展到有相对固定场所的兵工厂;开始主要靠手工操作,发展到部分使用机器;从只能复装子弹、维修枪械,生产手榴弹、地雷、黑色火药,发展到能造黄色炸药、枪弹、炮弹、步枪、掷弹筒、迫击炮等。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力更生发展兵器工业的艰苦进程,在中国兵器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初各根据地军工部门拥有兵工厂130个,职工近2万人,他们是一支打不垮、拖不烂,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无私无畏的抗日队伍。抗战8年中,除完成大量修械任务外,各抗日根据地兵工部门直属兵工厂生产手榴弹450万枚,地雷20万个,枪弹(主要是复装子弹)780万发,长短枪1.1万支,枪榴筒、掷弹筒6300多具,迫击炮900余门,为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总司令称赞:兵工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

(作者为原兵器工业部兵工史编审办主任于学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