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案例
碳中和下的首个央企行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1-07-23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技术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2021年上半年,国家电网一直动作频繁。6月9日,我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杭州正式启动,第一批30项技术成果正式上架。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技术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助力能源电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6月9日,我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在杭州正式启动。当天包括“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在内的第一批30项技术成果正式上架,推进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示范性探索。

首个央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这是首个央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202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装机7.1亿千瓦,占比42%。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4.5亿千瓦,占比2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利用率达到97.1%;21个省区新能源成为第一、第二大电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电量5872亿千瓦时,减少电煤消耗2.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5亿吨。在新能源电厂并网与运行控制领域,累计完成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12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9项,主导或重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7项、行业标准57项,制定企业标准80项。

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达峰”是基础前提,“碳中和”是最终目标。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水电,安全高效推进沿海核电建设。二是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煤电功能定位,科学设定煤电达峰目标,煤电充分发挥保供作用,更多承担系统调节功能,由电量供应主体向电力供应主体转变。三是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四是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发电机组涉网性能,加快光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创新突破,推动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研发,加快CO2资源再利用。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

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一是强化能耗双控,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是加强能效管理,加快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用能转型,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以电为中心,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提高整体能效。三是加快电能替代,支持“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推动电制氢技术应用。四是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多元负荷资源。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

并且,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当好“引领者”,充分发挥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加快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以较低峰值达峰;当好“推动者”,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引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尽快实现“碳中和”;当好“先行者”,系统梳理输配电各环节、生产办公全领域节能减排清单,深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实现企业碳排放率先达峰。

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完善送受端网架,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做好并网型微电网接入服务,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千瓦。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十四五”期间,加大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和前期工作,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积极支持煤电灵活性改造,尽可能减少煤电发电量,推动电煤消费尽快达峰。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发展“光伏+储能”。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深化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灵活价格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参与现货交易。

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纯电动船、公路和铁路电气化发展。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推进电供冷热,实现绿色建筑电能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煤改电”。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推动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挖掘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的潜力。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加强发电、用电、跨省区送电等大数据建设,加强碳减排方法研究,通过市场手段统筹能源电力发展和节能减碳目标实现。

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全面实施电网节能管理,优化电网结构,强化节能调度;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和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公司办公节能减排,强化建筑节能,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

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统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同步推进基础理论和技术装备创新。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加快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等技术进步和应用,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深化应用“新能源云”等平台,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最大合力。深化国际合作与宣传引导,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首次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环境保护报告》

6月5日,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环境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在旗帜领航部分,围绕“一个目标”“两项重要制度”“三个重大问题”“四点重要认识”“五大体系”“六项原则”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梳理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报告》在担当作为部分,阐明了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愿景,展现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服务绿色低碳冬奥以及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部署。

在精益管理部分,《报告》介绍了公司开展以电网发展为主线的全面环境管理,将环境保护核心价值观注入公司发展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全业务覆盖为基础、全过程监督为手段、全员参与为保障,全方位推进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全因子控制环境影响,全链条推进利益相关方共护绿水青山。

《报告》的绿色行动部分,详细介绍了公司在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实践、环境影响控制、六氟化硫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输变电设施景观化设计、环境保护科研、环境保护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在履责亮点部分,介绍了国家电网经营区各省级电力公司和相关直属单位的特色实践以及相关典范工程。

面向未来,《报告》在展望承诺部分提出,公司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不动摇,厚植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国家电网建设我国首个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在浙江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的复函》,同意浙江以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为主体,设立全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聚焦我国低碳转型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绿色技术发布、咨询、洽谈和交易,引导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规划在五年内,力争引导创建100个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工程、100个绿色产业集聚区、300个绿色技术示范基地、推动培育300个绿色技术创新龙头骨干企业,催生1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转化推广2000项以上绿色创新技术,撬动万亿元绿色产业生态。到2030年,建成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示范样板。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该中心将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居民等领域发展需要,尤其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卡脖子”技术,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加速绿色技术的成果转化,打造成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浙江嘉兴,海宁尖山“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和“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于3月31日挂牌成立。当地通过源网荷储主动配电网等大量试点,创新性建设了源网荷储一体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实现了新能源的100%消纳和高效利用。过去一年,尖山新区本地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

国网丽水供电公司结合用电高峰的实际,积极探索“错峰发电”,互换峰谷发电时间,让部分小水电站主动调配到晚上发电,将白天发电时间更多让“路”给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利用小水电站优势,借助光纤、无线专网及北斗通信新技术,建设“虚拟电厂”,把全域星罗棋布的1000多座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小型电站和百万个分散的负荷用户聚集起来,让原本海量的无序资源变得有序可调节,形成一个可根据电网需求提供绿色零碳电能的百万千瓦级“超大号电池”。

目前,各类低碳创新应用层出不穷。6月4日,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碳效码”“碳惠易”“碳惠贷”三大应用场景在浙江湖州发布上线,同时,“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实践基地”落户湖州。未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将“搭载”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分类分层分策进行碳管理,通过以电网为纽带的“政府—企业”用户导向应用服务,全局渗透引导当地能源、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为国家电网英大传媒集团编辑高志星)


点评:碳中和,央企在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要按照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整体实施、持续推进。其实,碳中和,央企一直在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紧迫。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之后第一个长期气候目标,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随后的12月12日,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我国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其中主要的内容就包括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中,1个碳信用额表示避免产生或减少了1吨二氧化碳,碳信用通常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交易。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要主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安排,维护市场秩序,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其实,碳中和,央企一直在行动:

在发布央企首个“双碳”行动方案之前,国家电网就提出:推动电源结构和布局优化,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推进电力系统技术装备创新,提升系统安全和效率水平;推动健全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等。

核电也是一种方向,中核集团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在核能全产业链、水电、新能源发电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动企业绿色生产。中国铀业积极推进绿色铀矿山建设,地勘单位全面实施绿色勘探。2019年中核集团在运核电机组发电量1362.14亿千瓦时,相当于造林37.64万公顷。

中国华能集团提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在煤电的清洁低碳利用上下大功夫,培育壮大环保新兴产业,确保到2025年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并且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减碳有效协同。

2020年11月11日,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在总面积510亩的马鞍山碳中和林,种植有适应力强、景观效果好、碳汇功能强的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兼顾生物多样性原则混交种植,预计栽植乔木2.126万株,分两期完成,用于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运营的碳中和。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油现有绿地总面积达到2.86亿平方米,2019年新增绿地面积559.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4.12%,生活区绿地率39.49%。随着矿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近五年共移交绿地面积6240.6万平方米。

2020年6月,中国海油与壳牌东方贸易公司签署了采购两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资源购销协议,首次为中国大陆引进碳中和LNG资源。据估算,这两船碳中和LNG用于发电后,可满足近30万户家庭一年的清洁用电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价值方向,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深远重大,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要按照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整体实施、持续推进。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余芳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