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 > 专栏
专栏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国企改革的逻辑框架
发布日期:2020-11-09 来源:国企杂志研究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抓行动,见成效”将成为今年改革的关键词。

报告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资国企改革部分的逻辑框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一个核心,“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提高核心竞争力”三大要点是主体框架,有机嵌入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体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办社会职能、聚焦主责主业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等五项任务,构成一个整体。逻辑起点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逻辑终点是提高核心竞争力。

这是目前最短的一次,这一段是90个字,2019年是186个字。比较而言,高度精炼,直奔主题,更加实际,聚焦更准。一是往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二万多字,今年是一万字,削减一半。当然因为疫情篇幅大大增加,其他篇幅大大压缩,留下的是最重要的。二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马上公布,内容在里面充分展开,就使得报告的文字压力减少。文字虽短,但首尾呼应,因果关系明晰,逻辑合理,内涵丰富且完整。

一个核心

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资国企改革任务,必须联系大标题“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才能读懂。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是报告中改革主题,而国资国企改革只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一项任务。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重点在企业,这是对国企改革目标的定位,回答“为什么要改革”这一问题。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国资国企改革立足于“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新动能”这个背景,通过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就加快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发展新动能”,更有完成2020年任务的意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政协经济界联组会讨论时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这是再度重申。在此一个多月前,中共中央就曾连续发表两份关于市场经济的大文件,可谓大有深意。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击计划经济的回潮,宣布“不折腾”。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两大推进: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经济“基础性”地位改成“决定性”地位;二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政府工作报告这一部分的标题既是对两个文件的回应,也是对2020年实际工作的部署。

再看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这99个字,全部都是对企业说的。

三大要点

年行动方案将推出。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国有经济受到疫情很大冲击。国有企业要在“六保”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改革步伐只能加快,甚至更为紧迫。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快推出。按照惯例,全国两会之后,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将会召开会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会在会上进行审议。

提升成效,去掉“综合”更有意味。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提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2019年提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从“推进”到“加快”,预示着国资国企改革的紧迫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是“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这里面既有递进关系,更有其深层意思:不是“加快”问题,而是用事实说话,是结果倒逼式改革。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是主题,是第一句就明确的。我们注意到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按照这个基调写的,缩短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并且去掉“综合”两个字。提升成效,去掉“综合”更有意味,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抓行动、见成效”。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改革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认的“五力”集中于竞争力,字数减少了,目标更明确,言略事丰,也包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含义,显然不是一个纲领式口号。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

这个定义涵盖了几层意思:它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它处在核心地位,是企业其他能力的统领;它是企业独特的资源或者核心理念、产品所形成的带给客户特殊价值的商品或体验;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不为个别人所拥有、不为其他企业所能模仿、不为其他竞争力所替代,包括企业运作模式、企业规章制度,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行为方式等;它能长期起作用,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变。

六项任务

一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讲了制度建设,对国有经济提出“创新力、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与防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目标要求。并且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在我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制度健全中的核心,而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与监事会边界划清是当前具体任务。

二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这是国资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在2014年到2019年连续六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今年因为篇幅被压缩了。“两类公司”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成功推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深化”,深层问题要突破。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内容,2018年提法是“稳妥推进”。2019年是“积极稳妥推进”,加上“积极”两字,2020年是“深化”。从2013年以来,混改基调屡屡发生变化。其中,“积极”两字,仍然是态度;“深化”两字,则是程度,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混改,深层问题要突破。譬如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的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型监管制度的推出、国有经济优先股的推出。

四是围绕主责主业,进行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主责主业”制度,这是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的重大转变。“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今年将重新厘定央企主责主业,各企业要严格执行新版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责主业集中。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防、安全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这就存在着对非“主责主业”的剥离,从而形成两个剥离:剥离非主责主业的业务,剥离办社会职能。

五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要完成。报告上有“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任务仍相当艰巨,有些企业包袱太重。现在中央政府把这个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下一步协调力度就大了。过去讲改革,多是加压力内容,这次有了“放包袱”内容,就显得全面了。确实,背着“包袱”参与市场竞争,对国企是不公平的。解除包袱,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六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这里面内容丰富。在内部国有企业要搞活,在外部将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包括使得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

十二点建议

可以预料的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通过然后公布。在2020年,重点难点问题会解决,特别是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企业应该求实效,拿出行动。

建议一:不必等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结束,可以成熟一个推动一个,运行一个成功一个。挂牌一批,也到时候了。

建议二:大多数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上市,集团公司条件成熟可以有一两家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通过上市向新兴产业进军。

建议三:推出优先股,特别是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建议四: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因为管理层不持股,员工不敢进。包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机制要拿出章程办法,付诸行动。

建议五: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拿出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拿出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建议六:重视合理设计调整股权结构,着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差异化管控模式。

建议七: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将非核心业务处置列入2020年改革攻坚重点,很多企业要下决心退出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务。

建议八:严管个别自然垄断环节,放开多数垄断环节。推进油气管网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同时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放开发电、用电上下游两个环节,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邮政普通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类改革;烟草专卖专营体制也要构建适度竞争新机制。

建议九: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进行企业并购横向重组,减少数量,扩大规模。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电钢类企业的合并重组加快,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产能消化和压缩。

建议十:规模大的企业集团,要按照业务链、技术链的有机关系进行资产和组织的创新性调配。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要加速。

建议十一:对电力、油气的民资进入,拿出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建议十二:“十项试点”、“双百行动”、“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四项试点,要拿出经验来,提炼出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改革的政策制度。 

(作者为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